内蒙古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内蒙古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内蒙古导游词1丹沙漠被誉为地球上最奇特的地貌之一,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鲍曼出版《巴丹沙漠》一书轰动欧洲。1998年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探险旅游博览会上,中国推出唯一的探险项目为巴丹沙漠旅游线路。我国是沙漠较多的国家之一,沙漠的总面积约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3%。丹巴沙漠为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9万平方公里。
巴丹沙漠虽然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有大小144个内陆小湖泊镶嵌在沙漠中。金字塔般巴彦诺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与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相比,尽管撒哈拉的面积远大于巴丹沙漠,但撒哈拉是一望无际的平坦沙地,巴丹则到处是高达200米至500米的沙山,所以储沙量远远多于撒哈拉,它是中国沙尘暴之源。巴丹沙漠平均每10平方公里不到1人,在整个沙漠内部,仅有巴丹庙和库乃头庙两大居民点,丹巴一词来源的沙漠中一个居民点的名称。
丹巴沙漠的沙丘一般表层是很薄的不足20厘米厚的干沙,下面是湿沙,所以很多植物能够生长在几百米高的沙丘山腰或沙顶上,说明生长有植物部分的沙漠中有水源。
丹巴沙漠西部边缘。近年来沙漠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日均扩大0.5平方公里,并以平均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腾格里沙漠靠拢,目前面积已经超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登上中国沙漠亚军的宝座。
内蒙古导游词2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内蒙古博物院集合了强烈的现代元素、地域表征与民族特色,是浓缩了中国北方亿万年来生态变迁史与草原文明发展史的一部“百科全书”,也是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该建筑从建成之日起就成为自治区首府标志性建筑之一。
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立足自治区丰厚的古生物化石、现生生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资源优势,其中,二层“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飞天神舟”四个基本陈列介绍草原文化的生成之地,景物交融,栩栩如生;三层“草原雄风”、“草原天骄”、“草原风情”、“草原烽火”四个基本陈列以板块串珠形式展示草原文化从古代——近代——现代的纵向发展线条,简明生动,通俗易懂;四层“草原日出”、“风云骑士”、“草原服饰”、“苍穹旋律”、“草原华章”、“古道遗珍”六个专题陈列以亮点聚焦方式呈现草原文化六大精彩之处,清新庄重,雅俗共赏。陈列多方位、多角度,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描述了内蒙古的完整形象,个性鲜明,引人入胜。
内蒙古博物院同时集中表现了自治区六十年来文博事业的发展成果。其内部设施实现智能信息化,安防预警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文物管理网络系统装备先进;文物库房、文物养护中心、古今生物标本修复室、陈列展览制作室、技术资料信息中心、学术研究室、青少年活动中心、行政办公室、大型多媒体会议室等功能优化齐全,尤其注重在观众区提供各种人性化服务和文博产业化服务,把内蒙古博物院打造成为社会大众教育、鉴赏、休闲、娱乐的高品位公共场所。
内蒙古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华大街和中山路交汇处,是省区综合性博物院,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内蒙古博物院博物院之一。博物院全年对外开放,展览主要有“内蒙古生物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近现代文物陈列”和“内蒙古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四部分内容。
院内珍藏品达10万余件(套)。古生物化石标本的藏品跨越时代较全,所属门类较多,为世界所瞩目;还有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多种文物,可使游客充分了解古老草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在民族文物中,蒙古族藏品居全国博物院之首。反映内蒙古近现代革命历史的文物,是博物院藏品的又一特色。
内蒙古导游词3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残遗森林植物群落,总面积12.5万亩。大青沟在蒙语中被称为“冲胡勒”,是内蒙古著名的珍贵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它地处甘旗卡镇西南25公里处,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绿色深谷。大青沟横卧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与长约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带相接壤。大青沟深谷由东、西双沟组成,各长达10余公里。双沟交叉呈人字形,沟深100余米,宽约200—300米,一直伸入辽宁省的彭武县境内。大青沟与沟外的沙化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沟内的小河涓涓淌过,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沟内的景致更是朦胧中夹杂清丽,好似梦幻世界一般。
大青沟横卧在哲里木盟南部的原野之上,与长约250多公里的科尔沁沙带相接壤。大青沟深谷由东、西双沟组成,各长达10余公里。双沟交叉呈人字形,沟深100余米,宽约200—300米,一直伸入辽宁省的彭武县境内。大青沟与沟外的沙化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沟内的小河涓涓淌过,清冽澄明,入口甘甜芳美。沟内的景致更是朦胧中夹杂清丽,好似梦幻世界一般。
大青沟不仅景色宜人,还是植物繁茂、动物乐于栖息的动植物王国。就植物而言,这里共有木本、草本植物多达500余种。珍贵的水曲柳、黄菠萝、紫椴、白皮柳、黄榆以及稀有的药用植物金花银冬、北五味子、东北天南星、桃叶卫等分布林间。野生动物中,黄羊、狐狸、花鼠、水獭等出没于沟间溪畔,无论飞禽走兽,均是理想的栖身天堂。虽处沙漠之边,自然绿意浓浓,佳景多多,真可谓是“沙漠中的江南”。
大青沟的气候十分宜人,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是一处理想的旅游、避暑、消闲、渡假的胜地,每到盛夏季节,八百里沙海热浪翻滚,可一步入大青沟,尤其是走进沟底则暑气顿消,心旷神怡。若在冬季,北国千里冰封,雪花飘舞,可在沟底却温暖如春,泉水叮咚,甚至还跃动着绿色的生命。
内蒙古导游词4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鄂温克族自治旗观光做客。
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叫萨仁,是蒙古族。萨仁是什么意思呢?可能大家都熟悉“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这句歌词,那么,我告诉大家,萨仁就是月亮的意思。大家可直呼其名,叫我萨仁好了。今天我们的旅游目的地是巴彦呼硕草原旅游区。巴彦呼硕,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山岗”。
因这个山岗牧草繁茂,牛羊成群,野生动物亦出没其中,故名。旅游区就辟建于此,便取名巴彦呼硕草原旅游区。旅游区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距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区郊外的东山机场39公里。这里是新中国部草原题材的影片《草原上的人们》的外景拍摄地。片中主题歌《敖包相会》以巴彦呼硕敖包为背景,使该景区同《敖包相会》这喻户晓的蒙古族情歌一同蜚声世界。
巴彦呼硕敖包被称作“天下敖包”,现有著名蒙古族作家玛拉沁 ……此处隐藏6431个字……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西如纵",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墓前侧有文物陈列室展出昭君有关文物。墓前立董必武题《谒昭君墓》诗碑,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诗碑后侧还竖立有历代歌颂昭君功绩的石碑7通。诗碑前方有新近落成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马上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雕像高3.95米、重5吨,形态逼真,两匹骏马相依,单于和阏氏英姿丰采,沉浸在一片和睦、喜悦的气氛之中。昭君出塞和亲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近期新设了接待室、陈列室、书画社等服务设施。站在墓顶,可眺望呼和浩特市景。昭君莫已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导游词13秦长城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固阳县城正北7公里处,请大家向两边的山坡上看,这条宛若游龙、蜿蜒于群山之中的石墙就是我们要参观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长城。秦长城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是秦大将蒙恬率军30万北抗匈奴而筑。后来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2200余年。请大家随我从步道登城,边走边听我为您介绍。秦长城西起狼山西端,东经武川县出大青山,在呼和浩特北郊红山口东侧与战国赵长城相接,在固阳境内横穿中部,蜿蜒于色尔腾山北坡上,长度约为120公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秦长城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段,它的修筑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墙体多以黑褐色厚石片垒砌,建于山峦的阳面半坡上,在石料丰富的山地一般为石筑,在低山、坡势较缓地带采用石土混筑方法,两侧垒砌石头,中间填以土石,山隘谷口及平川地带采用夯土建筑。秦长城城墙最高处4.5米,顶宽2.8米,在城墙内侧,每隔千米有一座烽火台,也是用石块砌成,这就是烽燧遗址。秦长城的烽燧与长城主体分离,位于长城内侧的山头,烽烽相望,颇为壮观。可能有的游客已经发现了,在城墙的下面,隔一段就有一个方形的孔洞,它在长城上起什么作用呢?对,这就是古人专门为长城设计的排水系统,可见这些戍边将士们不仅仅只会打仗,还懂建筑呢,真可谓是有勇有谋啊!您随手拾起一块散落的砌城石片,可以清晰地看到上面有一个或几个方形的孔,这就是有名的“箭穿石”。
相传是当年匈奴军队猛烈攻城的时候,万箭齐发留下的。在固阳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方。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地方——蒙恬大将军的点将台,相传是当年秦大将蒙恬战前点兵列队迎战匈奴的地方。站在这里,眺望巍峨的群山,壮观的城障,遥想始皇当年,狼烟四起,号角连天,一统天下,气度非凡。
不知是否能激起您浮想联翩?金堑壕是我国古代金国所修筑的“长城”,又作“金界壕”、“金长城”。据《金史》记载,天眷元年(1138年)以前,曾在东北路泰州境内筑堑壕一道,后又修筑了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堑壕,并将其连成一线。该堑壕东起呼伦贝尔市,西至固阳县大青山北侧,全长近20xx公里。经包头的金堑壕呈南北走向,全长70余公里。在固阳县城东南方向7公里处明磴山北坡的堑壕是保存最完好的一段,长约10公里,堑壕上的土楞还清晰可见,高度为2~5米不等,每隔1~2公里处设有方形土墩围墙。据说是金世宗为防御北方鞑靼(蒙古)的进攻而修筑,当时在达茂旗境内繁衍生息的汪古部就曾为金王朝守护堑壕,后降附蒙古军的。到现在,还有以“堑壕”取名的村名和地名。怀朔镇与两个皇帝在固阳县城东北方向35公里处有一古城,城垣明显,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4667米,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在城内发现一座北魏时期的佛教殿堂遗址——“土窑”,出土了全国罕见的泥塑佛像,并有铜菩萨塑像、石臼、陶罐等大量北魏时代的文物。据考古专家考证,该古城就是北魏时北方六镇之一的怀朔镇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北魏古城遗址。现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朔镇最早建于北魏始光年间(424~428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属朔州管辖。北魏为保卫国都平城(今大同),在北方陆续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等国防六镇,其中怀朔镇被史家看作北魏之咽喉或六镇之首,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作用重大。既可屯兵防范柔然等外敌入侵,又可发挥农业生产基地效应。当时通往阴山南北的一条重要通道稒阳道(今包头昆都仑沟)就由其扼守。当时,怀朔镇管辖范围大,统领五郡十三县,当时的镇将除统领怀朔镇军事外,还统领沃野、武川两镇的军事。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追尊为神武皇帝)从这里起家,北齐建立后从皇帝到大臣、将领几乎都是怀朔镇人,后又有怀朔镇乱世名将侯景灭南梁而自称汉帝(不久被部下刺杀)。
因此,怀朔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六镇之首”。北魏设置怀朔镇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及献文帝经常亲自带兵主动向柔然进攻;传说花木兰替父从军就曾驻防在这里;494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陪同北魏孝文帝专门来怀朔镇巡视达七天之久。但如此重要的军事重镇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由于北魏朝廷日渐腐败,523年,发生了影响巨大的“六镇起义”。后历经战乱,怀朔镇很快成了荒无人烟之地。北魏永熙三年(537年)朔州内迁,怀朔镇废弃。从建立到废弃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到今天,我们只能从遗迹中来想象当年怀朔镇的盛况规模、宏伟气势了。
内蒙古导游词14潮格温都尔镇坐落于美丽富饶的巴彦淖尔市西部乌拉特后旗境内,东与乌拉特中旗呼勒斯泰镇接壤,南与巴音宝力格镇毗邻,西接获各琦苏木,北连巴音前达门苏木和蒙古国,这里地域优势明显,矿产、旅游资源丰富,畜牧业发展快速,交通、通讯便利。
潮格镇历经古代文明的洗礼,自春秋、战国以来,匈奴、契丹、鲜卑、突厥、党项、蒙古族各少数民族在此生息繁衍,创造了各自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因得黄河水利之便,清康(熙)、乾(隆)以后就有农民在此农耕,是乌拉特后旗的农区;阴山以北,草原千里,自古就是理想的牧场,得天时而占地利,享政通而悦人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勤劳智慧的潮格镇人民,把潮格镇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开发大西北又为这里创造了无限的机遇与光明的前景。
内蒙古导游词15响沙湾旅游区地处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境内,距包头市以南50公里处,以沙漠景观和响沙奇观为主要特色,此外,还有沙湖、沙地绿洲、蒙古族风情等景观。
这里沙丘连绵分布,景色壮观,嫩黄色的沙漠,一望无垠,景区内有东西500米长的沙湾,呈弯月状,沙丘高度110米,坡度为40度,从沙丘顶部滑下,沙子会发出轰鸣声,形成著名的“响沙”奇观,是罕见的自然景观。除此以外,在这里骑骆驼、玩滑翔伞等项目都将让你兴奋难忘。
在这里滑沙,真是件最惬意不过的事了,坐在沙丘上,双腿前伸,用力下滑时,耳畔会响起“嗡嗡”的轰鸣声,随着下滑速度的加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令人惊异不已。骑骆驼沙海探奇则是另一种体验,在摇曳不定的驼背上,明丽的蓝天、白云、黄沙都悠远无边,让人有一种神游物外的不真实感。
文档为doc格式